拍胸舞群雕是福建省zui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閩南地區(qū)的浮橋、江南一帶及泉州、金門等地。尤其在泉州地區(qū),大到政府舉辦的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各單位的ji會慶典、鄉(xiāng)村民間的迎神賽會,隨處可見"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為泉州乃至閩南地區(qū)zui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拍胸舞形式比較簡單,僅一二人便可隨時隨地隨意起舞。泉州拍胸舞是泉州地區(qū)原住民閩越族舞蹈的歷史遺跡,是閩越人蛇圖騰崇拜的一種歷史見證,是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閩南民間舞蹈活化石,被國外稱為"東方迪斯科"。
石雕拍胸舞人物,上身luo露,赤足,腰系彩帶,頭上戴著一個形制特殊的草箍,有如蛇之吐信。舞者動作以蹲襠步為主,雙手拍擊胸、腿,有“八拍雄姿”等組合。這組雕塑設計du特,形象生動,個性突出,表情豐富;舞者高昂、激越時雙腳頓地,舒緩和暢時則撫胸翻掌、扭腰擺臀,動作圓柔而詼諧,活潑而妙趣橫生。
泉州凱巖石業(yè)制作的拍胸舞人物石雕,采用優(yōu)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fā)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xiàn)更多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