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碳劑的出現改變了很多行業的發展
增碳劑俗稱金剛砂,為硅與碳相鍵結而成的陶瓷狀化合物,增碳劑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罕見的礦物,莫桑石。
由于天然含量甚少,碳化硅主要多為人造。常見的方法是將石英砂與焦炭混合,并加入食鹽和木屑,置入低氮增碳劑電爐中,加熱到2000°C左右高溫制得。
愛德華·古德里希·艾其遜在1893年增碳劑價格制造出此化合物,并發展了生產碳化硅用之艾其遜電弧爐,至今此技術仍為眾人使用中
碳化硅至少有70種結晶型態。α-碳化硅為增碳劑廠家常見的一種同質異晶物,在高于2000 °C高溫下形成,具有六角晶系結晶構造(似纖維鋅礦)。
SIMPLE LIFE
因其3.2的比重及高的升華溫度(約2700 °C),碳化硅很適合做為軸承或高溫爐之原料物件。在任何已能達到的壓力下,它都不會熔化,且具有相當低的化學活性。由于其高熱導性、高崩潰電場強度及高的電流密度,近來在半導體高功率元件的應用上,不少人試著用它來取代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