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樓板裂縫加固公司
備注:特種加固作業,我司有特種加固資質全國各地均可施工,提供加固資質。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纖維、粘鋼、高灌漿對建筑進行加強加固。此技術廣泛用于設計變更,增加梁、柱、懸挑梁、板等加固和變更工程,是目前建筑結構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種鋼筋后錨固利用結構膠作用的連接技術。是結構植筋加固與重型荷載緊固應用的選擇。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板、梁結構調整的鋼筋補強預制梁修復植筋。
·自重輕、施工方便快捷、不增加結構荷載;
·強度高、能靈活地用于抗彎、封閉箍和抗剪能力;
·柔韌性好、不受結構(梁、柱、通風筒、管道、墻體等)外形限制;
·耐久性佳、抗化學腐蝕和惡劣環境氣候變化的能力強;
·抗高溫、抗蠕變、抗腐蝕、抗震性能好;
·可對織物進行重復利用;
·適用范圍廣、混凝土構件、鋼結構、木結構均可進行加固。
·建筑物梁、柱、樓板結構補強;
·橋梁、橋墩、橋面結構補強;
·隧道煙囪結構補強;
·海灘建筑物防腐補強
二、結構設計與計算方面的問題
1.設計構造方面的問題
①框架節點核芯區箍筋配置應滿足要求對于規范中規定的框架柱箍筋加密區的箍筋最小體積配箍率的要求,絕大部分設計人員都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但對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規定的“一、二、三級框架節點核芯區配箍特征值分別不宜小于0.12、0.10、0.08且體積配箍率分別不宜小于0.6%、0.5%,0.4%。”設計中經常被忽視,尤其是柱軸壓比不大時,常常不滿足要求。這一規定是保證節點核芯區延性的重要構造措施,應嚴格遵守。
②底層框架柱箍筋加密區范圍應滿足要求《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規定:“底層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凈高的1/3”,設計中應重點說明
③框架梁的縱向配筋率應注意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規定:“當框架梁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時,梁箍筋最小直徑的數值應比表6.3.3中規定的數值增大2mm。”在目前設計中,這一規定常被忽視,造成梁端延性不足。
2.計算方面的問題
①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規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時,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別為0.1g和0.15g兩種,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別為0.2g和0.3g兩種。
②梁剛度放大系數
SATWE或TAT等計算軟件的梁輸入模型均為矩形截面,造成結構的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結構偏于不安全。因此計算時應將梁剛度進行放大,放大系數中梁取2.0、邊梁取1.5為宜。
③獨立梁箍筋計算結果需復核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中規定:對集中荷載作用下的獨立梁,應按公式進行計算,且集中荷載作用點至支座間的箍筋,應均勻配置。但SATWE軟件計算梁箍筋時,未考慮獨立梁這一情況,都按公式進行計算,有時會造成計算結果偏小,設計中若遇到有獨立梁存在的情況,應對梁箍筋的計算結果進行手算復核。
粘鋼加固基本概念
碳纖維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將高強度或高彈性模量的連續碳纖維,單向排列成束,用環氧樹脂浸漬形成為碳纖維加固復合材料片,將片材用專門配制的環氧樹脂貼在結構受拉面,樹脂固化后與原結構形成新的受力復合體,碳纖維片即可與鋼筋共同受力,由于碳纖維片分擔了荷載,就降低了鋼筋的應力,而使結構得到加固補強。
產品特點
高強高效:碳纖維布具有優異的物理力學性能,抗拉強度高于普通鋼10-15倍,彈性模量與鋼較接近,極適合鋼筋混凝土的加固修補。
施工便捷:沒有濕作業,無需大型施工機具,無需現場固定設施。碳纖維布可任意剪裁,施工簡單,工期短。碳纖維加固的基本原理是將高強度或高彈性模量的連續碳纖維,單向排列成束,用環氧樹脂浸漬形成為碳纖維加固復合材料片,將片材用專門配制的環氧樹脂貼在結構受拉面,樹脂固化后與原結構形成新的受力復合體,碳纖維片即可與鋼筋共同受力,由于碳纖維片分擔了荷載,就降低了鋼筋的應力,而使結構得到加固補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