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簾“編”出致富路
“現在我們有地方學技術,產品能賣出去、價格也合適。”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發展傳統草簾編織的基礎上,引進機械化作業,推行合作社生產,促進多元增收,闖出了一片增收致富的大天地。
發展傳統編織業 建立合作共贏模式
手工編織的草簾成品雖然有了市場,但效率低下、質量不好保證,很難滿足客戶需求。如何讓197戶貧困戶能夠依托草簾編織拔掉“窮”根、穩定增收,成為擺在工作隊面前的一件大事。
“我們可否引進草簾編織機械,改變傳統手工作業模式?”“想要提高效率,先得從技術上攻關。”……工作隊會同村“兩委”問計于民,邀請致富能手、草簾編織“專家”獻計獻策,最終決定引進標準化作業機,改善、創新傳統作業模式,推廣以“機器編織+手工制作”齊頭并進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
引進了10臺大型草簾編織機,有效提高了草簾編織的效率和質量,提高了經濟效益。
“我們不能局限于當前、滿足于現狀,要乘勢而上,多元化開發產品,保證產品質量,用好的產品去穩步占領市場。”
工作隊結合實際,以擴大本地銷售市場為突破口,借助網絡開辟網上銷售渠道,確保產得出來、賣得出去,效益越來越好。利用技能小課堂,組織村民學習先進編織技術和網上銷售經驗,依托天貓、淘寶等網絡渠道,實行多位一體同步促銷,切實幫助當地村民實現多元增收的目標。采取“集中作業+零散生產”的模式,將未加入合作社但具備生產條件與生產能力的村民納入草簾編織隊伍,引導其利用農閑時節在家手工編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