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機(3D Printers)是一位名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打印機,它不僅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宇航員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什么是3D打印機,3D打印機(3DPrinters)簡稱(3DP) 2016年2月3日訊,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3D打印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林文雄課題組在國內首次突破了可連續打印的三維物體快速成型關鍵技術,并開發出了一款超級快速的連續打印的數字投影(DLP)3D打印機。早期的三維打印的例子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雖然那時的三維打印機是大型的,昂貴的,所能制造的產品可能非常有限。在1980年代,熱溶解積壓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術由S. Scott Crump開發成功,并在1990年代商業化。在1980年代中期,SLS被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卡爾Deckard博士開發出來并獲得專利,項目由DARPA贊助的。1979年,美國科學家RFHousholder獲得類似“快速成型”技術的專利,但沒有被商業化。在1987年,Chuck Hull發明的Stereolithography(立體光刻工藝)被授予了專利。1995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創造了“三維打印”術語,當時的畢業生Jim Bredt和Tim Anderson修改了噴墨打印機方案,變為把約束溶劑擠壓到粉末床,而不是把墨水擠壓在紙張上的方案。該專利隨之而來的是現代的三維打印企業Z公司 (Bredt和Anderson創立)和ExOne公司。該3D打印機的速度達到了創記錄的600mm/h,可以在短短6分鐘內,從樹脂槽中“拉”出一個高度為60mm的三維物體,而同樣物體采用傳統的立體光固化成型工藝(SLA)來打印則需要約10個小時,速度提高了足足有100倍! 3D打印發展簡史 3D打印思想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3D打印是科技融合體模型中高“維度”的體現之一,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把它稱作“上上個世紀的思想,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市場”。3D打印機原理3D打印機原理在于它是以一種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近些年來有一個新的詞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那就是“3D打印機”,其實這個詞也挺好理解的,就是打印三維立體物件的機器,聽起來像是只存在于科幻片里的東西,但是它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3D打印機原理是什么呢?它能打印出這么多東西,甚至有設計師準備有那個3D打印機造房子,看起來真是很不思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下3D打印機原理。由于在3D打印機原理中把復雜的三維制造轉化為一系列二維制造的疊加,因而可以在不用模具和工具的條件下生成幾乎任意復雜的零部件,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制造柔性。3D打印機原理看著很簡單,現在雖然有一些產品能直接打印出來,但要打印出精密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