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石雕出食臺又被稱為施食臺,一般都擺放在寺院大雄寶殿兩側,用以盛放食物的用品。石雕施食臺,簡樸的叢林用齋,象征的是高遠的智慧與慈悲寬廣的情懷。
石雕出食臺是佛教的傳說中的法物,相傳佛教二十諸天中,有個“鬼子母神”,她生有五百個孩子,生性殘忍,常常捉別人的孩子吃。人們無奈,求法于釋迦牟尼,佛陀用佛法把她的孩子攝到佛缽內,鬼子母神無奈,只得去求釋迦牟尼。佛說:“你愛自己的孩子,卻去吃別人的孩子,別人做母親的就不痛苦嗎?”鬼子母神被感化了,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個護法天神。可她食量很大,常常吃不飽,于是釋迦牟尼便令僧人們在吃飯時,另放一些食物在出食臺上,給鬼子母神吃。后來的僧人仿效釋迦,就有了出食臺。
寺廟門口常見到的出食臺多為蓮花造型,雙盤蓮花承臺加上ba角蓮花須彌座,中間七棱柱各面雕刻七寶如來的法號,是佛教中常見的法器之一,用于救濟饑困的百姓,也是我佛慈悲的一種象征。出食臺大都由花崗巖和青石來雕刻。
泉州凱巖制作的石雕出食臺施食臺,采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