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框格護坡模具施工方法和要求
1.平整土面
生態框格模具改梯在施工過程中先將表土(厚度不低于30em)集中堆放在梯面中間,在露出的底土上進行里切外墊,田面修平并修建好網格護坡后,將表土均勻覆蓋到梯面上。施工后要保證梯面基本水平,表土覆蓋層厚度不低于30cm。
2.生態框格護坡模具
先對坡耕地下邊坡適當削坡,坡比為1 :0.3,再澆筑生態框格護坡模具。網格包括護底、框格和壓頂三部分,均采用c15砼現澆,順序為:先開槽30cm,澆筑護底、再澆筑框格,最后壓頂。施工要保證網格結構良好,不垮塌。
3.種草
生態框格護坡模具澆筑完成后,在網格內填筑土料,同時撒播黑麥草,撒播量為45kg/hm2。坡面也可以栽種鳶尾,株行距采用0.20mx0.20m。
4.漿砌石梯坎
坡耕地地塊內存在一定的侵蝕溝,在侵蝕溝下部采用漿砌塊石砌筑梯坎對侵蝕溝進行防護,漿砌塊石砌筑梯坎連接兩側網格框架護坡改梯梯坎。
5.生態框格護坡模具改梯技術質量要求
生態框格護坡模具改梯后,質量要求達到:田面得到平整,田面坡度水平,表土覆蓋在最上層,厚度不低于30cm;邊坡有網格有效支護,網格基礎穩固,格條結構良好,壓頂表明平直,網格內草種長勢良好;侵蝕溝得到漿砌石梯坎的有效攔擋防護,漿砌塊石砌筑的梯坎結構良好,基礎穩固,無沉降,壓頂表明平直。
在石料缺乏的地方因地制宜搞土埂坡改梯或生態框格護坡模具改梯,通過栽種鳶尾、黑麥草等護埂植物,在確保穩定的基礎上讓埂坎綠起來,既解決了工程點石料不足的困難,又節約了治理成本,更為可喜的是,治理后的坡耕地生態景觀良好,呈現了自然和諧之美。網格護埂坡改梯技術是較為成熟的施工技術,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生態景觀良好,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理念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可以進行大面積推廣。